职场资讯 > 企业文化 > 正文

对不起,企业文化不能当饭吃!

2016年08月03日中国玻璃网来源:网络

  常有人问:你全国各地天天讲企业文化多么多么重要,可企业文化真的能当饭吃吗?
  
  今天,我必须坦白地告诉你:
  
  对不起,企业文化不能当饭吃。——因为,企业文化就是饭!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只是把企业文化当成可有可无的佐料、下饭的菜,甚至餐桌上的插花,这是一种严重的认识误区。势必让企业文化建设局限于“搞宣传、办活动、造氛围”的范畴,造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孰不知,早在企业文化理论诞生前后,众多的企业家与学者就已经非常明确地揭示了企业文化的根本价值。例如:
  
  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沃森定律”,它源自IBM第二代带头人小托马斯·沃森的经营实践,强调“就企业相关经营业绩来说,企业经营思想、企业精神和企业目标远远比技术资源、企业结构、发明创造及随机决策重要得多”。
  
  哈佛商学院的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两位著名教授则在利用多年时间深入研究200多家公司案例的基础上,得出重大结论,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作用是直接提高:企业文化(特别是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会产生极其强有力的经营业绩。无论是对付企业的竞争对手,还是为本企业消费者提供服务,它都能促使企业采取快捷而协调的行为方式,也能引导掌握知识在欢声笑语中跨越经营的险滩。
  
  由此可见,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这个餐桌上,企业文化建设既不是佐料、也不是菜、更不是插花,而是必不可少的主食!
  
  中国有句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说企业文化是“饭“,意味着我们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主线。无论是商业模式创新、还是战略规划,无论是组织流程再造、,还是制度政策制定与执行,也无论是人才的选拔培养与激励、还是产品研发、营销推广与品牌建设,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将它们相互之间及其与企业文化之间人为地割裂开来,各有主张、各搞一套。也就是说,我们做决策、抓执行,都应该时刻反思这一切与企业文化的要求是否相匹配、相一致,并及时进行纠偏。好比吃饭一样,决不能想一出是一出、饱一顿饥一顿,较终苦了口腹、坏了肠胃、糟践了身体。
  
  那么,企业文化“饭“从何来呢?
  
  中国还有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显然,有米下锅才能做成熟饭,而好米源于好稻、好稻源于好田。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两点:
  
  一、企业文化的好米,指的就是企业完整正确的经营哲学,即拥有清晰的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与经营管理方针,系统回答“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如何去“的基本哲学命题,以此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向性、原则性指引。
  
  二、企业文化的稻田,指的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心田,即企业经营哲学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企业决策团队系统思考的基础之上,是团队共同智慧的结晶,并且得以确立企业宪法的至高地位。
  
  言之于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当年,面对热衷于战略规划的企业,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毫不隐晦自己的观点:“cultureeatsstrategyforbreakfast.“即:企业文化能把战略当早餐吃。稍有经营常识的人士都知道,所谓战略只是企业基于阶段性目标构想的一连串技术动作的组合。如果缺乏使命愿景的引领和价值观的约束,这种目标及其方向的设定就有可能随风而动、偏离主航道;如果缺少价值观对思想和制度的统一规范,这些动作就有可能在不同员工群体中自行其实、产生变形。对于德鲁克的这句名言,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在不良的企业文化面前,再好的战略也只是一顿早餐,轻易就能被吃掉;正所谓:早餐要吃好,还需文化调。其二,相对于企业文化是长期系统工程,战略只是一种阶段性的任务,好比漫漫人生旅途里的一顿早餐而已。正所谓:早餐再重要,只管一顿饱。
  
  好了,把话题拉回来:
  
  企业文化既不是佐料、也不是菜、更不是插花,它是企业经营的主食,是战略的战略。——坚持做好米、吃好饭,企业这条汉子才能强壮身体、益寿延年!

请选择意向职业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职业,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意向职业
(请需要选择行业站后才能选择意向职业)
请选择意向人才地区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地区,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人才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