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企业文化 > 正文

企业文化的管理哲学思考

2015年04月28日中国玻璃网

  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存在密切的关系。企业文化指企业全体员工共有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模式。其实质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企业文化蕴涵着管理哲学的精髓,是竞争对手不可模仿的,也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内容。
  
  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及管理哲学的体现。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思维差别,由此形成了价值观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差异。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的价值观体系,主要包括:价值基础、价值目标、实施途径和约束机制4方面。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差异,导致了管理哲学应用的巨大差别。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的形式相对简单,主要是核心价值观,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流程,他们侧重于战略、品牌、人力等管理,管理还没有上升到管理哲学的境界。中国企业文化侧重于企业形象设计和门面包装等,企业管理以经验管理为主,科学管理水平较低,企业文化与管理的交融性差。但是,中国企业的文化和管理中蕴涵着几千年历史文明传承下来的管理哲学的底蕴。
  
  现代企业文化与中国古代管理哲学的渊源深厚。我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蕴涵着很多管理哲学的基本原理。企业文化强调的分层管理和有序性与我国古代管理哲学理念有很深的渊源。《周易》的《序卦》中提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体现了《周易》认为社会中的人有不同的层次,分属不同等级和不同组织当中,在不同的组织中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有序性也与《周易》的有序性理念非常吻合。
  
  企业文化目标与价值观与我国古代文化蕴涵的管理哲学具有渊源。《周易》主张管理要有特定的目标,要不断更新。《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可理解为经济富足。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内涵与《周易》的道德追求吻合。《易传·系辞》指出“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拾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它对道德的基础,施行、修养和充裕道德的方法及巩固道德的途径,检验道德的标准进行了立体化探讨。中国“国学”兼容了管理哲学的丰富内涵,并与中西方企业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0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与赛迪顾问组织的中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将对管理哲学研究和实践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企业很多管理理念与中国文化、管理哲学相呼应。中国文化主要有三大思想来源:道家、儒家和法家。其中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提倡尊重客观规律,减少人为的干涉。儒家倡导“人之初,性本善”,强调教育和感化。法家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强调法律的惩戒。现代企业管理的3个层级: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总体可对应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哲学管理理念,其中,企业高层应以道家思想管理下属,要善于发现并遵循客观规律;企业中层管理者要以儒家思想管理下属,善于进行道德教育和示范带动作用;基层管理者应以法家思想管理下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强调执行力。
  
  

请选择意向职业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职业,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意向职业
(请需要选择行业站后才能选择意向职业)
请选择意向人才地区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地区,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人才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