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职场人物 > 正文

职场故事:傻傻的二愣子

2015年11月12日中国玻璃网陈嫦芬来源:最佳管理智囊

  我初入职场的那段时日,真是一段充满了“冲击”、“慌乱”、“困惑”、“挫折”,纠缠交织的跌撞过程。1980年,我刚从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立刻踏入了职场。当时,因法学知识及日文造诣尚佳,被一家专攻涉外法务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录用,成为这家事务所雇用的靠前位女性专职法务助理。只是,还没来得及为获得这份好工作而开心,我就陷入了严重的自我怀疑之中。在学校里备受师长肯定的我,何以在进入职场后,竟显得拙笨粗心、动辄得咎,成了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二愣子?从小自认甚少胆怯的我,靠前次惊觉自己对所处情境“无所适从”,那真是一段很震撼的慌吓经历。
  
  当时我的主管是陈国慈大律师,她对部属的要求极为严格。我这没经验的菜鸟,只要稍出差错,她便不假辞色地点评。入职没几天,我一想到上班,脑子里都是因为担心和害怕而编织出来的紧张剧情;导致自己不仅心态多有抗拒,还曾在主管面前失态落泪。还好,犯错就有收获,我渐渐理解了主管对工作质量高要求背后的理则,也开始喜欢上完善交办事务之后所获得的满足感。尽管自尊心偶尔仍会纠结自扰,我更期盼能学得新东西。
  
  有一天,我鼓起勇气跟陈律师说:“我做得不好,请你骂我;但骂我时,也请教我。”记得她愣了一下,说:“好啊!”从那一天起,陈律师履行承诺,教我做事的原理时,给予较多的耐心。而我则像吃了大力丸似的,努力吸收她不同层面的指导。从对陈律师的近身观察中,我体察到,在众人艳羡的杰出成就下,她的出色并非仅来自于对法学相关知识的充足准备,更多的是经年累月沉淀的细巧能力与不凡素养。从此,我对陈律师更为尊崇,也初步勾勒出自己对成功职业女性典范轮廓的期许。
  
  初入职场,面对这般慌乱冲击,当中的挫折感实在令人难受。但之后回想起来,很珍惜那段脱胎换骨的历程。工作数周,我很快发现,大学里教授的课程很难直接应用在实务上;需要把书本重新读过,进一步领略其真意,才派得上用场。我虽倚赖优质学府的光环取得人生靠前份正职,心底却很清楚,要在专业场域中立足并且胜出,还有很长远的学习之路,我需要不断努力、反刍、实践,以补足欠缺的知识及各项技能。
  
  此后,我更为仔细地观察主管、同事和客户待人处事的方法。由于业务关系,我开始接触许多重量级的“成功人士”。我观察这些杰出人才后发现,其言行举止及思想宽广程度都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在各自的专家知识(行业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之外,有着许多共通的特质。这些看来相似却难以清楚描述的素质,显然是他们在事业成就的关键能力。我告诉自己:那些能力,应该就是我所欠缺的“特质”,或者是“成就条件”。
  
  当时的我对工作要求的基础能力与知识都很浅乏,比如沟通能力、做事原理、专业形象,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认识。我经常感受到工作受挫的苦恼,难以在短时间内抚平自己的心绪。这些体会让我惶恐:为何学校里的老师都没提及这些情境?我该如何学习呢?同时,对于公司愿意花钱培养像我一样,知与能如同白纸的职场新鲜人,我更加心怀感恩。这段“认知职场基础能力空白”的时期,我凭借着模仿同事、参考主管的点评、加以若干直觉,似懂非懂地度过了。我常戏称这算是我在职场上“确认自我定位”的阶段。严谨地说,多数摸石子过河、胆颤心惊的记忆,主要还是源于对职场情境欠缺基本认识、对困局没有对应章法,所导致的必然挫折。
  
  因此,我期许年轻朋友,善用在学校的时光,及早通过实习或社团活动掌握做事与待人的基本技巧,未来就能在职场上少走些迂回路。我较早就发觉自己有许多不足,于是积极寻找机会强化学习。例如,知道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不够好,便想方设法求进步。我担任法务助理时,下班前主管会录下她口述的法律意见,由我隔日一早交给秘书打字存档。藉此机会,我便留在办公室一个人反复听录音带,背诵主管典雅的英文,隔天一早再交给秘书。经过几个月的苦练,我见证了自己英文的进步,很是开心。
  
  为了回报陈律师的孜孜教诲,我自告奋勇,在她儿女放学来办公室等她下班的时间,陪孩子们朗诵诗词。我一直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加上字正腔圆,孩子们也学得高兴。陈律师感受到了我的热忱,于是更加关照我,指导越发深入。工作半年后,她发现我在法学知识外欠缺商业常识,于是便安排我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见习基本商务知识与商业事务流程。这段经历对我后来的职场表现影响颇深。期间,我接触到了不同领域的专家,了解掌握跨界知识的重要性,也练就了见人不胆怯、能提问的心量。
  
  这段时期,我的做事效率有了显着提升,主管对我的信任增加,自己也经常因为学到新事物、结交新朋友而感到喜悦,逐步建构起自己的人脉网络。然而,就算是战战兢兢地过着每个上班日,我还是难免失误。但当再被主管批评时,我已能将挫折感快速转为补救失误的积极作为。心性乐观的我,总能在挫败中感悟新方法、争取小小进展,再挫败、再追求小小进展……交互循环的过程中,累积可观的心得感悟。我三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中,得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展现才能,并取得事业上的收获,际遇可说是不凡,而我较大的收获,是在职场中练就不断自我挑战与自我突破的能力。
  
  1993年,我辞去汇丰集团(HSBC)台湾区投资银行部门总经理的职务,来到亚洲金融中心——香港闯荡。随即加入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成为亚太区总部首位女性副总裁,在这个女性与华人均不多见的国际金融机构中,我的实力和经验备受关注。
  
  初到任时,我需要适应高压的工作步调,准备纽约与香港金融监理单位的资格考试。心底对金融专业的自信出现耽虑,还须在较短时间内证明自己有能力创造业绩。我在僚属支援上也遭遇挫折;银行人才库中有人选供我挑选作为助理,可是几位同事均以不同借口推辞,我知道他们是担心我这个台湾女子很快就会被竞争淘汰。没有秘书的协助,我就得自己处理与客户的会议、差旅安排等事务。初入国际金融圈的孤单与苦涩,至今仍历历在目。所幸半年后,在几家企业老客户的支持下,我做出了超乎主管期望的成绩,也取得所需的全部证照。此刻的我,在生疏的香江金融圈,彷佛经历了一场浴火重生。
  
  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干练,是在从“实践”到“悟得”的往复过程中逐渐形塑而成,必须通过“做中学、学中觉”,持续推进验证,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信心。无论你的经验如何丰富、过去如何成功,每一次接手新的工作职务时,都要以全新的心态相应,才有机会成就下一个里程碑。我更体悟到,在专家知识以外,应该积极培养应对职场不同情境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职场素养”。我认为,“职场素养”的丰寡程度,决定了一个上班族的存在价值高低。
  
  

请选择意向职业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职业,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意向职业
(请需要选择行业站后才能选择意向职业)
请选择意向人才地区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地区,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人才地点